金門-結婚
迎娶
放發粿
一早新郎倌與壓床小輩起床後,媒人換端著拜過天公的大發粿,
壓上新房的床上發粿上頭需鋪上一張紅紙剪成的吉祥圖樣紅紙,
並須插上一對春花與桔花,並舖或圍上黑白相間的布匹,因花被的花樣有似老虎的花紋有避邪的作用。
準備
男方會準備早點招待迎娶人員,並分贈迎娶人員的胸花和紅包及紅線,
媒人則給桔仔花和同樣的胸花與紅線。
男方迎娶人員,將婚紗館提供的門把花和新娘禮車綁上車頭綵,
而其他禮車則車頭並加綁男方準備的紅綵,並將囍字貼紙貼在車頭玻璃的右方,
新娘禮車則後方綁上繪有八卦的米篩和銀硃筆,現則放車內後座較多,
開路的排炮和香裝放在竹籃內並放禮車的頭輛車的副駕駛座。
女眷插花
新郎的母親會髮上插兩對大春與大桔,一對自己用,另一對
則等新娘進門時添花儀式用,其他的女眷則是插桔仔花(小)和枝仔花。
女方也是相同女眷插桔仔花和枝仔花,新娘的母親則一朵大春一朵大桔的插配。
有此一說此囍花老輩傳下都是插右邊髮上,俗稱有表示這樁婚事是明媒正娶。
稟告
男方雙主婚人帶領新郎先拜天公祖,接著拜廳上的神佛與祖先,告知即將今天吉日吉時將出門迎親,
並保佑平安順利,拜過後就由媒人帶領新郎上新娘車。
出發
吉時到,頭車燃炮啟程,轎前音也開始演奏伴隨迎娶隊伍。
請新郎
當男方禮車到時,女方須燃炮迎接,並由新娘的兄弟或是侄孫輩請新郎倌,
需端圓茶盤擺兩顆圈紅紙圈的橘子(如沒用柳丁或蘋果代),
請轎的人先需對新郎鞠躬行禮大聲的請新郎下車,
如"姊夫(妹婿)請落轎(車)或是姑丈或姨丈的稱呼新郎下車。
當車門開新郎須將端到面前的果子摸下並對調,並且在其中一顆果子壓上紅包後,手持捧花下車。
闖關
現今有捉弄新郎倌的遊戲稱「結婚闖關娶嬌妻」,現今闖關新郎會由新娘的姊妹好友,
設關卡要攔住新郎來一一闖下去,女方可提出條件要新郎答應,才會通過才得進入娶親。
吃上轎
新娘在自己的房間門後,需準備高椅和低竹椅來給娘高椅坐低竹椅墊腳,
稱「坐高椅掛竹椅,祖子做人媳婦就知道理」,並準備一支雞腿連同雞爪和一碗白米飯,
讓新娘先吃口雞腿後再反過來用雞爪扒一口飯,這樣的把雞腿和白飯吃完,此俗是不用筷子,
而新娘的母親則會依旁唸著,「高椅坐,低椅掛腳,呷飯配雞腳」,
此俗象徵女兒出嫁後能衣食無缺。
不過此俗早期是讓新娘自己食用後,在開始梳妝打扮,而現今大都是新娘打扮好後才進行此儀式,
而現今大都是新娘打扮好後才進行此儀式,
不過新娘不用動手來吃,而是讓母親親自來餵,
俗信這樣女兒嫁出會更好命,也表示女兒將端夫家飯碗的開始,
新娘與母親倆進行吃雞腿白飯的禮俗,母親都會向新娘叮嚀的唸著,
「白飯配雞腿,祖子就愛知道理」「一嘴白米飯,尊敬公婆就孝順,
一嘴雞肉絲,尪婆恩愛笑瞇瞇」,這有祝福與叮嚀女兒嫁到夫家時,遵從做人媳婦的道理,
此外講究的還會準備此吃笊篱肉,也稱疼惜肉,這是把十二塊瘦肉放在笊篱,
同樣讓母親餵女兒吃,再分給兄弟姊妹吃或小輩吃忌分外人吃, 有關這笊籬的一項禮俗,
往昔如已到適婚年齡,卻一直無法找到婚配對象,也有一項求姻緣的習俗,即由長輩手持笊篱,
象微性的蓋著未婚者的臉上,迅即移開,同時並唸著咒語:「蓋笊篱,分頭池,
笊篱過,姻緣相連跟」,俗信如此有助於姻緣的到來。
插花
當新娘吃過有含意的食物後,母親也會準備銀硃筆一支、蘆竹心一對、日曆頭一個、春花一對、桔花一對,
來插在新娘髮上後,銀硃筆與日曆頭,有避邪的作用,蘆竹心有表示新娘軟心好心腸,與夫家也能同心,春花有吉祥,
也希望女兒早生貴子,插春生孫。
招待
女方會安排男方人員到圓桌上坐好招待,先上先上甜茶和香菸,讓男方稍休息下,
並端出雞蛋茶,來招待新郎和迎娶的人員,每人都一碗都有兩粒熟雞蛋,
需吃將雞蛋吃完並喝完甜湯,有的則吃一顆並喝碗內的甜湯,另一個則用筷子剪成兩半,
當大夥用過雞蛋茶後,女方需撤下,並上冬粉湯來招待,接著上湯圓才完成點心,新郎必須賞給有奉上茶.菸和及甜湯者紅包。
見緣桌
新郎和迎娶人員用過點心後,緊接著進行「見緣桌」,
女方須派一名端菜和一名執酒招待者,新娘如有兄弟就會派他們來招待新郎倌,
見緣桌共十二道菜,男方吃六道至八道菜,就需離席進行迎新娘,新郎須給端菜、執酒、廚師各一包紅包,
並會壓一包在桌上稱壓桌。
盥洗
新郎用過見緣桌後,女方會準備乾淨的臉盆水和一條毛巾,讓新郎的舅子端給新郎盥洗,
新郎一樣相同給一包紅包給端臉盆水者。
踢小桶
新娘會踢著娘家準備的小桶(屎尿桶,也稱子孫桶),這是警告尿桶神,使新娘不會一直想上廁所,
此有轉移新娘的緊張注意力才不會「新娘上轎想放尿」。
迎新娘
迎娶吉時到時,媒人會帶領新郎來到新娘的房間門口,
媒人與伴郎牽引新郎需背對房門,而新娘也須母親和伴娘牽引背對新郎,
當新娘與新郎需用臀部互撞一下,象徵恩愛不渝相敬如賓,接著新人才由媒人帶領轉身互相鞠躬下,
新郎並將準備綁有雙囍巾的捧花束交給新娘。
辭祖
媒人帶領新人至女方家的神明廳上,此時新娘的父母也都需在場,新娘的兄弟或父親來進行點燭、點香和插香,
新郎會遞上紅包致謝,新娘的父母及新人個都拿家用的線香先拜外頭的天公、三界公後將香插上天公爐,
接著拜廳上的拜神佛,接著才拜娘家的祖公祖媽,這時新娘的父親會向祖先秉告如:
「某家廳上的歷代祖公祖媽,今天是農曆的某月初某,良時好日,我某某的祖子,恁的查某孫某某,
某某鎮鄉村里街號的某府公子(後生)某某結成好連理,在此請祖先公媽庇佑伊夫妻家和,幸福美滿早生貴子」,
先持香拜過後,接著再新人一起跪拜女方的祖先,之後才進行拜別父母儀式。
拜別父母
新人雙跪別行十二拜禮,感謝娘家父母的養育與成全之恩。
哭好命
新娘出嫁,不捨娘家父母,所不捨的心情,而落淚則是稱「哭好命」,而不哭則會被說不孝新娘不知父母養育恩。
遮頭紗
遮頭紗,由母親來親女兒一下後就將頭紗遮下,或是父親來幫女兒遮頭紗,現今也有父母同時來給新娘遮下頭紗。
遞扇
新娘的母親會遞有圈紅紙圈的二把扇子,與紅線串成的緣錢串同飯巾一條,以及緣錢和蘆竹葉.茶心連同到夫家下車摸橘子的紅包給女兒的手中,
二把扇子稱:姻緣扇與放心扇,兩把相同只用扇布(紙)的顏色來分別,新娘自己來辨別,選擇丟那一把。
跨淨爐
新娘要出門時要跨過烘爐,裏頭會用檀香等燃燒起煙,讓新娘跨過以淨身上邪氣,新娘踏出娘家門時,
要注意不可踩到門檻,否則會把娘家踩衰。
八卦竹篩
而當要踏出娘家第一步時,媒人須將準備好的繪有八卦的竹篩,來遮護新娘的走到上新娘禮車後,
綁在車後玻璃的車頭綵(紅綵),固定著,或是擺放新娘禮車內,新娘若有身孕宜改用黑傘,
以免八卦竹篩上的八卦傷到新娘胎中的胎兒,所帶喜出嫁的新娘須用黑傘來遮護著,
此俗因為新娘子在結婚當天的地位比誰都大,又有新娘神來著,所不得與天爭大,也有避邪除煞祈求婚禮圓滿。
上轎
新娘需男左女右坐,新娘上車後以舒服的坐姿做好,忌亂動以免被笑沒家教,笑新娘沒定性是急躁子。
點蜜含緣
新娘的母親會準備一碗放有一對緣錢和蜜水,來到新娘旁進行儀式,母親會從新娘的嘴、手心、腳底,
依序的沾上蜜,並將碗內的那對緣錢給新娘放口中,新娘會用嘴唇含住,好到夫家時用,
而新娘的母親會準備紅紙包的一大堆緣和紅紙包的茶心(葉)、蘆竹心,及媒人紅包給媒人手中。
啟程
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樣要一路燃放禮炮(每部車均需坐人,以偶數為佳)。
有習俗出發與回程,不同方向或不同路,亦即不願走回頭路。
潑緣錢水
娘家會準備緣錢水,兩個稱一擔,娘家會準備三十幾擔以上的緣錢,
放入臉盆水或是用碗裝,當新娘禮車父(母)親潑「緣錢水」於轎上,
以期望女兒嫁過去夫家能有好人緣,當新娘禮車啟動離開家門口一小段路時,父親或母親將手中的緣錢水,
小跑步的將水潑上新娘禮車上頭,並大聲的唸著「乎汝有緣,得人疼」或「緣錢水潑上轎,祖子嫁出人來惜」等好話,
有祝福女兒有夫家人的緣,也是將祝福的好緣分給女兒。
丟扇
早期新娘的弟侄輩會跟著花轎送新娘離村,而新娘會將手上拿著兩把扇子,一把「姻緣扇」、一把「放心扇」,
離村時新娘會將放心扇丟出來,讓弟輩侄將扇子撿起,用自己的衣襟包著帶回,這表示此女雖己嫁出,但是心仍與娘家同在。
現今是禮車起動後,離開娘家一小距離後就,新娘應將手中兩把扇,其中一把扇子給丟出車窗外,
給弟侄輩撿起,並用一樣衣襟包著這除有稱放心的意思也稱「放性地」(放下壞性子),
意謂不將壞性子帶到婆家去,當弟侄輩撿起扇需快速撿起藏衣襟,頭不回看新娘的跑回家藏放好。
繞街
當新娘迎娶上車後就會開始繞行街道,迎親隊伍在轎前音、鞭炮聲中繞行街道,供人潮看新娘,讓新人接受大家的祝福。
換花不相欺
好的結婚日子,總是會有同日嫁娶的,當兩隊迎親隊伍,在途中相遇時,俗認定此不是好事,因會造成「喜沖喜」,
化解的習俗方式,則雙方的媒人需先下車,則向自家新娘的髮上,取一對「桔仔花」與對方新娘互換,
此俗稱「換花不相欺」,互相換花這樣雙方的喜氣才不會被帶走,當換好花時並各給新娘插上好後,
雙方媒人會大喊的通知炮車燃炮啟程。
燃炮
當新娘迎娶回來時,需燃炮表示迎娶圓滿,也告知大家新娘到了。
結好緣
新娘在下車進門前時,先須由媒人先下車進門,邊走撒緣邊說好話,無論女方準備的是緣錢或緣粉,
都是希望新娘有好夫家人的緣,
媒人需唸:「人未到,緣先到入大廳,得人緣」及「緣錢粉撒乎澎澎英,新婦入門就出丁、緣錢撒乎透,
新娘入門就友孝」這類的話,媒人需將緣,給男方家的裡外撒透,並撒進新娘房內,而並拿一串紅線串成的十二個緣錢串,
掛在廚房的水龍頭上,早期則是放水缸中,當媒人撒緣錢時,需此時新娘的公婆和姑嫂及沖犯生肖的人都需暫迴避後,
才能再來進行請新娘的儀式。
放碗水
新娘的婆婆迴避同時,會與媒人進廚房內,媒人引導新郎的母親將緣錢掛在水龍頭上,並在瓦斯爐上擺放一碗水,
早期有大灶則是潑向灶火,也有擺放灶上頭,俗信這樣新娘的脾氣會更溫和,不會動輒冒肝火,一家合諧圓滿。
迴避
當媒人撒緣進門時,新娘的公婆和姑嫂和肖虎及當天沖犯生肖和曾接觸白事或進月內房的人都須迴避,
好讓新娘來進門時才不會有沖犯。
踢轎門
早期新郎會先持扇敲轎頂,並用右腳踢轎門,現今則踢禮車輪胎,有說下馬威,不過有說是告知新娘已成夫家人。
媒人一手高舉八卦竹篩在車旁替新娘遮天擋邪除煞,需護持新娘下車進門後才將竹篩放下來。
請新娘
由一位拿著橘子或蘋果的小輩,來禮車門前向新娘鞠躬行禮,此新娘的人須依輩來請,如是小叔就需「阿嫂請落轎(車)」新娘要輕摸一下橘子並左右對調,此有破符煞,新娘摸過橘子後並同樣將其中一果子下壓贈紅包答禮,這兩個橘子要放在新娘房到晚上,讓新娘親自剝皮,意謂招來福氣,也有說「紅柑汝呷我剝瓣,汝集千,我集萬」有夫妻同心協力,共集家財之意。
人到緣到
新娘到夫家吟墘或大門口時,就須將口中的那一對緣錢吐在手中,並撒在吟墘或大門口的地上,媒人需唸「人到,緣也到」
進門
媒人舉八卦竹篩護著新娘下車,此時新娘的公婆等人須暫避好讓新娘進門,新郎則牽新娘來進夫家大門,
男方家會準備一個烘爐,同樣裏頭會擺檀香燃燒起煙,也有的則用炭火,來讓新娘跨爐,
這是把外頭路上有經過不淨的地方,沾到不淨給除淨,而炭的閩南語音與湠同音,有生湠的意思。
早期男方還會準備瓦片來讓新娘進門前,先踩瓦片後才跨淨爐,踩瓦是將新娘對夫家不好對沖的給破除,
所新娘踩瓦時,媒人需唸「瓦破人無破」這類的話語,現今金門以難看到踩瓦片的儀式,除非新娘八字與夫家相沖才會擺出來,
踩瓦有破邪氣,跨淨爐則有化煞氣。
進房
新人在新娘房時,會坐在兩張高以上,有的會在椅上放一條新郎的長褲並有放財意思,夫妻有財庫,
新娘在婚禮當天不可坐在床上,俗傳若靠或坐在床上,往後懷孕時害喜會較辛苦,所俗有說:「新娘坐椅頭,好事隨時到」,
其他的人也不能去觸碰新娘房的床。
(進房順序有二,一、是先讓新人拜過天公,新娘與公婆照面後。二、新人進門直接進新娘房,並進行接頭紗和換圓、、、等儀式後。)
照面
新娘進門時,公婆會小避下,讓新娘進門後,由人來帶領出來,公婆需面外背內,新娘先需面內背外,
雙方需人牽引來用背部互撞下,再轉身面向,俗信這樣一家才會和睦相處。
有緣同心
新人進房的儀式結束後,媒人會請新人出房,並帶新娘來拜見公婆和夫家的家人,新娘背大門面向內,
而公婆和其他夫家人則背對新娘面向大門口,媒人將女方給的蘆竹心,先給新娘從頭到腳並在胸前背後比劃下,
接著才比劃夫家的公婆等人,同樣的比劃並口唸好話,
「蘆竹出竹心,新婦入門疼入心,竹心得心,新娘一家同心」 、「茶心茶葉,新婦入門人人惜」、
「蘆竹茶心,妲給新婦會同心」,媒人會比劃下再把這紅紙包的茶心(茶葉)和一截蘆竹心插放在婆婆的胸前衣服上,
或交給到手中,期望婆婆將媳婦視如己出,全心呵護疼愛,媒人傳達了女孩父母的期許。
添春桔
婆婆站在戶待(檻)上,把自己髮上的另一對囍花取下為媳婦「添花」,即在新進門的媳婦的髮上插上一枝「春花」
和一枝「桔花」,稱為「頭春尾桔」,當婆婆給新娘插花時,會唸出「插春,緊生查埔孫」,此有表達出婆婆心中最大的希望。
「春」之讀音與閩南語的「剩」一樣,顯然期望娶入門的媳婦能善於理家,
使財富有餘。「桔仔花」本是象徵吉祥之花,而「桔」之閩南語讀音和「結」一樣,
「頭春尾桔」此意有好頭好尾,婚姻美好如一,生活富足有餘。
拜天公祖
男方會先將供桌移置家中燈樑下方,供桌則需擺放廳上的神佛前的香爐,囍燭、冬瓜排、紅龜粿、紅錢、
牲禮(五牲)、金紙、鞭炮、、等物在供桌上,也有的只是放香爐、囍燭、冬瓜排、紅錢、紅龜粿、金紙、鞭炮,
拜天公先需點上囍燭,接著男方的男主婚人燃香稟告,女主婚人則一旁雙手合掌,新人則在後方,
當男主婚人將香插入香爐後,男女主婚人到桌的一旁後,新人則跪在面前的草蓆上,
向天公祖行一共十二拜禮,拜好後新人站一旁等候著,此時供桌則移回本來的位子上,
男主婚人一樣手持香,女主婚人一樣一旁雙手合掌,新人在後方,一同敬拜婚禮前一兩日去廟宇請回府坐鎮的神尊,
講究的也是讓新人一樣跪在草蓆上,行三拜或六拜。
揭頭紗
早期新人進房後,新娘的頭蓋布由新郎以戥子(小型的秤子)或尺來揭開,現今新娘穿西式禮服與早期的中式禮服不相同,
紅蓋頭布也轉換成紗製的頭紗,新郎就不用古早用的戥子(秤)或尺來揭頭蓋布,而直接用雙手來掀起。
換圓、換茶、換腰子、換豬心
新人進房後,男方的阿姆、阿嬸、阿姨、阿妗的長輩或媒人端著有吉祥含意的食物進讓新人來食用,
有的是每樣二碗、二杯,有的則一碗、一杯來用圓盤裝著,有的是讓新人端起食用,再由媒人或他人來講好話,
有的則是由人端著餵新人,並一旁說好話,如:「冬瓜(甜茶)冬瓜甜甜,兩人生後生」、「冬瓜甜茶,糖蜜甜雙人合力生後生」、
「甜茶有茶心,雙人會同心」、「茶心是茶葉,雙人有人緣得人惜」、「黑(紅)棗,兩人感情年年好」、「黑(紅)棗,兩人才相好」、「甜圓(湯圓)圓圓,夫妻恩愛萬萬年」、「圓仔圓擱甜,兩人協理力生後生」
拜宮廟、拜宗祠
金門傳統村莊,一個村莊是一個姓,大家都是來自同一個祖先,有著親戚關係,
所以不只要拜自己家中的祖先,還要拜同莊其他人家的家中祖先,婚禮當天需拜遍村子的祖宗祠和廟宇,
這需由公公將香、紅燭、金紙、鞭炮、冬瓜排、紅龜粿、、、等甜料擺放花籃內,並提走最前帶領,男方還需派二位侄甥輩,
來提書有新郎姓氏的新郎燈(又稱子婿燈)居後,另一位小男生提草蓆緊跟著,供新人跪拜之用。
敬拜時,由男方男主婚人先持香稟告,接著新郎則跪以舖草蓆的地上來拜三拜或六拜,新娘站立著手持捧花鞠躬行禮即可,
不過有的新娘則與新郎一同跪地祭拜,有說夫妻同心。
同心協力
在金門的傳統結婚方式中,新郎新娘要進大廳拜祖先時,
父母親會把二扇大門拆下來,橫在大門的前面,讓新郎新娘跨過門檻進去大廳,
這代表婚後夫妻雙方遇到困難時,可以同心協力渡過難關,當然這大門拆來拆去比較麻煩又很容易壞掉,
所以後來改用長凳子代替橫在大門前面,有的會把長凳子疊很高,讓新郎新娘來跨過去,
新郎新娘也不能因為這樣就不進大廳拜拜,有的則是祭拜完準備到下一處祭拜時,
出宗廟門口時被親友的捉弄這樣子會被村子的人恥笑一輩子,抬不起頭來。
拜祖先、拜高堂
拜過宮廟、宗祠後,即回府拜祖先及高堂。拜祖先用三拜,拜高堂須十二拜,
拜高堂需每一拜,都要站起身在跪拜的,完成拜高堂十二拜,有的則是公婆忙碌張羅無法抽身,
也有認為結婚當天新人比較大,所不就讓新人跪拜,所以公婆坐的椅子上放條毛毯,好讓新人敬拜。
囍宴
呷新娘酒,
早期中午宴請親戚鄰友,新娘雖和新郎同桌,但新娘一般僅坐著看而不食用,
到一道「大肉」端上桌時,新娘即離席,其座位上改放著一鍋白米飯,上方蓋著飯巾(比花被還小條,並有同樣花被的花樣)。
每出一道菜時,媒人皆要夾兩塊(一對,如肉二塊、蝦二尾等等)
放於大碗公內,夾菜時並唸一句吉祥話,這碗菜於三天歸寧後再炒給夫婦二人吃一起吃。
現今新娘也不用離席,則一起與大家用餐到喜宴結束。
囍宴結束,新人會手持喜糖等物,囍宴出口來感謝親友的參加,新人也會接受親友們的好話祝福。
分相
分相儀式就是新娘對婆家的每位成員饋贈見面禮的儀式,這從夫家的內親到外戚,從長輩到平輩比新郎較大的都有,
這分相的禮品,數需在婚禮前詢問共有多少人數來備,這樣才不會失禮。
飲新娘茶
只要有「分相」的親戚們接受禮物後,則需接受新娘請的甜茶,一一奉請公婆和諸親戚們飲用,
喝茶者當拿起茶杯時,會順口唸有押韻的四句聯,如「新婚是新婚,福祿滿乾坤,夫妻有錢春,百子共千孫」,
以增添歡樂的氣氛,飲畢,一定要將紅包放於茶杯中並擺回茶盤上。
這新娘茶有分「濕茶」和「乾茶」,濕茶就是用桂圓或冬瓜條下去熬的,
而乾的就是冬瓜排.冰糖.糖果來請則稱乾茶。
壓茶甌
當喝新娘茶的人喝完時,須將準備好的紅包捲起擺入杯中,此動作稱壓茶甌,因婚俗有忌見空,所紅包擺入杯中表示圓滿財滿。
換花舅、探房、送茶
早期是婚後的第三日,女方會準備十二朵花枝ㄚ(枝仔花)放禮籃中,派新娘兄弟輩提前往男方家,
邀請新娘回娘家作客,現今婚禮當天下午,女方差遣一男一女為新娘送甜茶供新人飲用,新郎須包紅包致謝及招待。
拜灶君、切粿
此些儀式含有勤前訓練之意,冀望藉此讓新嫁娘日後做事有份際有條理,並為夫家帶來好運。